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,使世界經濟面對衰退威脅,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空前沖擊。中方境外自辦展有助于促進經貿交往合作,增強行業話語權。時至今日,總體規模十分有限,尚難抵沖全球化赤字,有待自身成長壯大并與各國合作協同。據實而言,與發達經濟體相比,中國制造“走出去”仍處于起步階段,未來發展任重道遠。
令人欣慰的是,海外會展龍頭企業迎難而上率先嘗試,打破傳統外貿服務模式,在境外自辦展平臺和數字外貿空間的原有基礎上,整合疫情催生的新需求,形成了線下線上深度融合的跨境貿易投資綜合服務平臺,利用移動互聯APP,提供適應一帶一路市場的“非常規”方案。具體來說,就是通過展前大數據鎖定買家、展中貿易供需配對、展后APP常態參展的會展服務新模式,輔之以雙線業務大講堂,全方位全過程幫助供應商采購商解決貿易難題,提升外貿企業的參展能力和經營效益。
3.海外會展須待創新引領
線下線上深度融合的會展模式創新、數字平臺與商務服務滲透互補的會展業態創新、用戶培養與市場開拓共時并舉的會展營銷創新,成為打開疫情隔絕困局,穩外貿穩外資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保障。
事實告訴我們,應對高度不確定不穩定的外部形勢,唯有堅定不移創新開拓,才是突破重圍的可靠途徑。
未來海外會展一定要關注RCEP著力改善各國發展外部環境所帶來的紅利,抓住全球市場戰略性東移的時機,借力中國市場在亞太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,用好新發展格局帶來的供給高質量和交往高效率。
海外會展服務中企國際化責任重大,然而限于歷史原因整體弱小缺乏實力。未來發展,一方面要背靠中國市場,在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做大做強;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持久戰準備,著重培養用戶適應疫情催生的會展服務新模式,提質增效,穩中求進。
近期突破,似可依托大循環、雙循環相互促進,著力如下細分市場:一是挖掘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潛力;二是發力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配套市場;三是促進貫通縣鄉村的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;四是服務外貿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投資;五是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需求;六是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韌性。
海外會展底子薄、攤子小、擔子重,創新發展面臨人才、市場、路徑、經驗、資本、國際化等多方面瓶頸制約,要想在貿易摩擦和疫情防控中實現突圍,必須堅持高水平開放,堅持技術、模式、業態創新發展,堅持保護知識產權、數據產權,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為中國特色跨國企業的成長提供市場化平臺一流服務。
為了迎接新一輪挑戰,海外會展需要持續發力創新、創意和創造,不斷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,在融入世界中形成特色優勢,在引領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過程中,持續發展和壯大自己。